服务电话:
18761500144
技术文章
首页 > 技术文章 > 智慧配电能效管理在城市管廊的应用

智慧配电能效管理在城市管廊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09-05 点击量:406

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范宏博

摘要:通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能运行管理,阐述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计算综合管廊及其附属设施、管道包括周围环境中的一些模型参数和数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实现管廊相关数据从二维数据、宏观和微观数据到三维三维、可视化,为管廊综合控制综合平台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综合管廊;智能化;BIM+GIS;运营管理

0引言

2016年,针对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到,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批世界xianjin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要明显改善反复开挖地面的问题,要明显提高管道安全水平和防灾能力,逐步消除城市主要街道上的蜘蛛网架空线,显著改善城市地面景观。

近年来,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蓬勃发展。综合管廊已成为解决城市地下条件和地下管网问题的更有效途径,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也代表了城市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必然路径和新模式[1]。然而,目前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的开发利用,较少关注综合管廊的后期运行管理,特别是在智能技术应用的后期日常维护和运行中。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VR、AI、随着虚拟仿真等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如何通过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利用数字手段实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智能维护和运营,将对提高管廊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简介简介简介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又称管沟、共同管道、共同管道(以下简称“综合管廊")。其定义如下:在城市道路下建设许多共同管道,包括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供水线、雨水线、污水线、中水线、热线、燃气线等。在统一规划、施工、管理的指导下,更大限度地优化地下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目前,综合管廊主要分为干管廊、支管廊、电缆管廊和干支混合管廊。

2城市智能管廊综合管理平台

BIM技术和GISS(GeographicInformat*tem)基于模型管理理念的技术应用于城市智能管廊综合管理平台,采用三维模式模拟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及其附属设施、管道包括周边环境模型信息和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将大量分散的设备和传感器数据转换为系统管理数据,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收集到的监测数据和周围环境图像,实现二维数据、宏观和微观数据的三维三维、可视化、精细、智能管理,提高综合管廊运行维护水平、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帮助地下综合管廊的有效运行和快速发展。

平台设计基于SOA(面向服务的架构),采用三层结构,即应用层、中间层和数据层,如图1所示。应用层,即面向对象的应用,包括基于GIS的信息管理门户、通风管理子系统、供电管理子系统、排水管理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通信应用管理子系统、预警报警子系统、消防管理子系统、照明管理子系统、地理信息管理子系统、BIM子系统等。同时,提供基于B/S电脑、手机等客户端软件(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中间层,即为第三方开发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支持和标准接口协议。包括数据访问、信息管理、安全服务等基本服务,是整个综合监控平台的应用基础。

数据层负责数据库的访问。不需要关注具体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分析操作,也不需要关注不同制造商、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终端设备的物理接口和拓扑方法。

3AcrelEMS-UT综合管廊能效管理平台

AcrelEMS-UT综合管廊能效管理平台集电力监控、能源管理、电气安全、照明控制、环境监控于一体,从数据采集、通信网络、系统架构、联动控制、综合数据服务等方面为建立可靠、安全、有效的综合管廊管理体系提供数据支持,解决了综合管廊内部干扰强、用户多、协调复杂的根本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可管理性,提高了管廊基础设施、环境和设备的使用和恢复效率。

安科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能效管理系统是一个深度集成的自动化平台,集成了10KV/O.4KV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变电站环境监控系统、智能电机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设备电源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智能照明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用户可通过浏览器和移动应用程序获取数据,通过平台集中监控、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管廊电力安全,满足管廊电力可靠、安全、稳定、有效、有序的要求。

4结束语

在充分利用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和管廊BIM模型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物联网和智能手段,将管廊运行中的人员、设备、事件等要素与BIM模型和GIS三维空间模型进行数据关联,通过这两种模型构建的数字双胞胎远程控制设备。并对运维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分析比较,为综合管廊的有效运行和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案参考,实现智能化、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的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恒栋,xue伟辰.综合管廊工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13.

[2]刘雅莉,孟晓强.城市地下城综合管廊智慧化运营管理论述.

[3]安科瑞企业微电网设计与应用手册.2022.05